医曜为锦缎旗下医药产业研究平台。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3年一季度财报披露后,整个CXO赛道进入“至暗时刻”。之前市场一直在担心CXO公司增速放缓,高速成长期结束,将会从成长股转变为价值股,如今看来这个“鬼故事”逐渐成“真”。
(资料图)
目前,CXO赛道已经行至产业十字路口:是像2013年的白酒股一样,在经历了短暂的行业阵痛期后,开启了7年大牛市(7年中有6年是上涨的);还是像2015年的传媒股一样,在被资金爆炒到极致后,迎来了漫漫熊途(2016年至2022年期间跌了80%,7年中有6年都是下跌的)?
站在当前时间点上,估计大部分投资者都很纠结,投资有时候需要的是强烈的确定性,如今的CXO赛道显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几乎没有人能够确定这个赛道的未来。现阶段,整个CXO赛道依然在一个探底的过程中,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换手,同时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积淀。
尽管我们对这一赛道持谨慎观点,但产业十字路口之下,我们依然能够从多个维度观测到CXO公司的百态,相信这有助于投资者对这一产业的了解。
01
复盘2022年报:利润趋势分化
CXO赛道的特点,就是“风险是你的,收益是我的”,业绩核心来源于客户订单驱动,无论该项目是否推进成功,该收的服务费一分都不会少,创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基本上都由客户(创新药公司)来承担,作为最勤奋的“卖水人”,CXO赚钱可谓稳稳当当。
从2022年财报中,各家CXO公司也全面展现出“旱涝保收”的特点,几乎所有相关公司的营收均同比增长,凯莱英和博腾股份的涨幅甚至超过100%。无论创新药研发成功与否、新药上市前景好坏,只要CXO公司提供了技术服务,就会获得营收。
图:2022年各家CXO公司业绩,来源:公司财报
然而,与营收稳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公司净利润增速开始下滑,康龙化成、泰格医药、药石科技分别同比下降17.24%、30.19%和35.42%。
由于CRO的服务订单在业绩上都有一定的滞后性,每项订单执行周期大概2-3个季度,所以这些已经并表的业绩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2021年。也就是说,CXO产业的竞争加剧可能早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一直没有体现在财报中。从后视镜角度来看,很多券商分析师认定的CXO由全盛转衰的节点正是2021年底。
可对于投资者而言,注意力更多的则是被CXO们频繁的热点新闻所吸引,圈地、扩产能、和一体化发展的新技术平台上。随后的2022年,CXO们更是在全球买厂建厂,积极开展全球化。
如凯莱英2022年的在建工程达10.7亿元,敦化、天津数个生产基地交付,去年9月凯莱英发公告表示拟投资最高50亿元用于位于泰兴的研产一体化项目;博腾股份在去年3月宣布投资4.2亿元扩建小分子原料药生产基地,12月,博腾在苏州的基因细胞治疗基地投产;药明子公司合全药业位于常州的车间投产,在新加坡投资建厂;泰格医药则在今年1月收购了欧洲CRO公司Marti Farm等。
从这些频繁的扩张动作中,普通投资者很难看到衰退的迹象,这或许也是CXO产业最大的“陷阱”。
水面之下,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波及聚集在上海的创新药企,员无法出行、物流不能畅通,近乎“停滞”了一个季度。2022年6月,创新药企业融资荒、裁员、卖厂的事件开始频发,整个创新药产业“寒冬”来临。
如此极端情况下,CXO企业间实则也开始陷入内卷。后入场者为了分一杯羹,报价更低,反过来挤兑头部的CXO企业。再加上本身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以生产阶段为主CXO价格战,就这么打了起来。
尽管小规模价格战对于整个CXO的影响并不大,但这却依然给了投资者一个预警:当甲方都产能过剩没生意可做时,专注服务甲方的乙方又该如何独善其身呢?
02
纵览一季报:两级反转
如果说2022年财报依然能够让部分投资者接受的话,那么2023年一季报则可能会让这部分投资者恐慌,因为头部CXO企业开始出现业绩失速苗头。
营收排名前五的CXO公司中,除康龙化成营收同比增长29.53%外,其他四家公司的营收增速均在10%以下,甚至泰格医药、博腾股份还出现营收负增长。这对于以稳定性著称的CXO赛道而言,是难以让投资者接受的。
图:2023年一季度各家CXO公司业绩,来源:锦缎研究院
2022年四季度国内全年一级市场融资额全年融资1459亿元,同比下滑-58.5%,连2021年一半都不到。低迷的投融资市场背后是更少的临床候选药物,CRO就是吃这口饭的,这种下滑会在未来进一步体现在CRO公司的业绩之上。
宏观层面的趋势注定,CXO赛道的红利期正在逐渐消退。
不过,在头部CXO企业业绩失速的同时,不少二线CXO公司却逆势崛起,如皓元医药、昭衍新药、阳光诺和、诺泰生物、百盛医药的营收增速全部超过30%。这基本符合我们之前对于CXO赛道的判断。
对于2023年CXO赛道的走势,我们认为它将不会再像2019年和2020年那样出现大趋势的β行情,过去底仓买入耐心持有的投资策略在2023年可能不太适用,更多的是波段性和结构性的α行情。
一些二三线CXO公司本身是有业务亮点的,如布局了生命科学上游产业,自己可以生产模式动物、科研试剂、蛋白原料等等。基于此,部分二三线CXO公司短期内的表现可能会好于一线CXO公司。
03
管理的风险:大股东减持
除业绩失速外,造成CXO产业估值回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大股东的减持公告。
如果只是一两家CXO公司股东减持,还不足以引起全市场恐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一众CXO公司引起的减持潮。
4月17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部分股东将减持合计不超过8902.27万股;同日美迪西也公告称,股东陈某、美熹企业、美甫投资拟减持合计不超260.88万股;4月21日,昭衍新药发布公告,8名董监高合计减持不超过426.8293万股。
以各自公告当天的收盘价计算,昭衍新药、药明康德和美迪西减持股东将分别套现约2.29亿、76.22亿和4.9亿。而在此前的一个月内,成都先导、和元生物、康龙化成等多家CXO药企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
减持到底意不意味公司内部人员对公司未来发展不看好,这点很难说。但有一定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此大规模连续的减持一定会影响投资者对于CXO产业二级市场的投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或将出现股价因情绪因素超跌的可能。
04
繁华之后
在创新药火热的年代,研发里任何一个环节拉出来,都有足够的利润能给到CRO公司去吃。
可如今,整个创新药融资市场萎靡,整个产业链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可CXO公司的胃口却越来越大,这种预期差只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不可避免的价格战。
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只要开始全面价格战,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离萧条不远了。
目前,不少CRO公司都在价格上越压越低,药明生物的一个大分子CMC价格已经只有原来的一半了。大厂尚且这样,没实力没背景的小厂日子就更难过了。当然,对于CRO公司来讲,这是竞争格局变坏之后的结果,但对于创新药公司来讲,花更少的钱能买到更多的服务,反而是新药研发效率的提升。
不过,CXO竞争者众,整个行业盘子在变小,利润还在变薄,如果创新药企只注重价格,那么虽然研发效率有所提升,但对行业发展实则并没有太多益处,创新药研发有些钱是不能省的。生物医药都是高风险、长周期的大项目,没办法去在价格上进行无限压缩。每一个细分环节都决定了最后产品BD或者申报时的数据,这是谈判的筹码,每省下来的一笔支出,背后都可能是这款药身上的一个坑。
对于一家致力做别人没做过的高风险创新药的企业来讲,在需要去赌确定性的研发环节里去拼命压缩价格,这样的创新药没有未来。这反馈到CRO行业,除了短期能卷死同行拿到一点微薄利润之外,对整个创新药产业收益是负的。
研发环节的成本不可能无限制地压缩,其整体需求会与CXO产能供给间最终形成一个平衡。CXO与创新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了创新药,也就没了CRO。但创新药会消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暂时的行业低谷期并不意味着CXO的衰落,或许这正是下一次轮回的开始。
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CXO与AI的配对热情已被点燃,2022年4月,美国CRO巨头查尔斯河与Valo Health联合推出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Logica,开启了CXO+AI之路。AI技术给CXO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或将为整个产业打开一个新的格局。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CXO产业的萧条是短暂的,大幅下跌后必将迎来行业的重新洗牌,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的开发会是CXO公司下一阶段的重点争夺因素。从长期看,CXO从成长股变为价值股,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要中国的创新药始终在进步,CXO终会迎来拨云见雾之日。(来源:医曜,医曜为锦缎旗下医药产业研究平台)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