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一有创新,就被说套壳? 环球实时

2023-06-18 11:01:25 来源:脑极体

今天来说点有意思的。


(资料图)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2021年的鸿蒙系统,还是2023年的文心一言。每次中国科技有比较重大,具有独创性,且能吸引舆论关注的创新之后,似乎注定会出现一种言论:这东西啊,套壳。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边这位朋友说了,这还需要什么原因吗?我在网上随便发我吃了顿饭。一个说太贵,一个说太便宜,一个说营养太过三高警告,一个说这么吃没营养早晚得病。杠精不是网络常态吗?有什么可讨论的?

这可不一定。如此整齐划一的套壳论,其实是可堪玩味的。尤其是每次刚出炉的套壳论,总是似乎有理有据,有板有眼。虽然很快会随着用户认识深入,正面反馈增多,套壳论渐渐散去。但它给企业、科研人员造成的麻烦却真实存在,往往演变成回应了显得无聊,不回应被说心虚的尴尬情况。还总有一小部分人,时隔多年依旧抓着套壳论不放,无论被证伪多少次依旧拿它当真理。

因此,套壳论的背后原因是值得稍微掰扯一下的。这其实是个标准的心态史问题,所谓心态史,是20世纪早期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奠基之作是吕西安·费弗尔所著的《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拉伯雷的宗教》,其中用心态这一概念,探讨了无神论、科学演进等重要话题。

遇事先说套壳,且每每抛出套壳论就能获得拥趸,关键也在于一部分人天然就有能接受这种说法的心态。那我们也不妨从心态史视角,来试着聊聊这个话题。

按惯例发表个防杠宣言。首先我们没必要用阴谋论看待这个问题,比如友商倾轧,境外煽动之类的,把问题无限归因到阴谋论,是一种特别简单粗暴且无聊的做法。理性沟通,从摒弃阴谋论开始。

其次,我并不是说套壳完全不存在。事实上,能看到很多企业就是利用信息差赚套壳的钱,甚至毫不避讳这一点。咱们仅仅聊的是将自主科技动辄按上套壳大帽子的这种行为。

好,防杠结束。让我们看看都是谁在努力发表套壳论。

假行家

单口大王刘宝瑞先生,有一段《假行家》,说的是贾行家和满不懂两位合伙开店的故事。贾行家各种忽悠满大爷,最后差点把他们爷俩给卖了。

套壳论的传播过程中,大体也是这么一种组合。往往最开始是一位科技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知乎、贴吧等平台上发表一番看法,有理论,有代码,有行业内幕地指出某项技术其实是套壳,再加上云山雾罩几句,说点什么利益相关,不能点透,懂的都懂,然后就被很多网友奉为圭臬。一旦跟人吵起来,就搬出这个链接,表示“是不是套壳,建议先去了解XXX”或“你说不是套壳,那这个怎么解释?”

这里就有个问题:最开始发表意见的资深人士,真的就权威吗?

这边这位朋友又说了,人家在这个领域干了十几年,还能不权威吗?其实还真不一定。

我们采访过非常多科技从业者,对这个行业有两件事深有感触:一个是行业变化快,另一个是分工非常精细。

一位软件工程师,他很可能就用一种语言,或者就做一种程序,很多年都不会变。有一些从业者会看趋势,看变化,但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非常保守,对变化非常敏感,甚至有某种危机感。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西部某城市,曾经有领导调查汽车礼让行人的情况。一位出租车司机说:“车怎么可能让人呢?我开了多少年车从来没听说过车让人。”结果一纸政令下来,不礼让行人扣分罚款,几十年老司机马上改了习惯。

我们自己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我们采访过某位法学教授,对AI与法律结合怎么看?他斩钉截铁地说:“AI不可能跟法律结合,这东西没什么用。”结果呢,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

同样的道理,一位做了很多年Java,一直开发安卓应用的软件工程师,很可能既不了解鸿蒙特性,也根本不愿意了解什么是鸿蒙特性。他不光看鸿蒙是套壳,他看所有新出现的操作系统都一定是套壳。

另一方面,所谓业内人士,也可能其实并不那么“业内”。数字化技术的分工特别细,很多工作难度很大。比如培养一位数据库工程师,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他很难有精力去了解钻研数据库之外的其他软件,更遑论硬件、AI算法、安全这些问题。

于是,对新技术大加评论的所谓业内人士,可能技术理解和工作范畴都不在他所评论的这块,只是评论这个有人看,能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且大部分人是难以判断他的专长范围到底是什么。

这就像在一所学校里,问体育老师语文组下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语文老师和学生肯定都懵了。但在套壳与否这件事上,我们却经常陷入一种类似的思维误区。

内行固然重要,但也要警惕内行滤镜带来的误读、误判。

满不懂

有贾行家,就要有满不懂,二者是导游与跟团游客的关系,缺一不可。其实单口相声里已经告诉我们,满不懂满大爷不是彻底的不懂,而是不懂非要装懂,不懂还要去做一些懂行才能做的事,于是就被贾行家迷惑了。

容易被套壳说迷惑的朋友,其实也有这个问题:完全不关心科技,肯定根本不管什么是套壳。而真正懂数字化,懂软件产业运行逻辑的,肯定不会陷入如此无聊的说法里。那么中间剩下谁了呢?剩下的就是对科技有一点了解,但这些了解更多是从手机、电脑中来,于是很容易把水货、翻新等概念,硬性对齐到了基础软件当中。

这背后起作用的心态,往往是我们在面对科技创新、科技公司时会有一种“仇强心理”。大家喜欢看到高大上的东西其实不堪一击,喜欢看到大力宣传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这种“拆穿”心态可以非常直接且廉价地带来快感,其运行心理,与贬低奢侈品消费,拆穿消费主义陷阱是有点类似的。

但问题是,科技产品尤其是基础软件并非奢侈品,不具备消费力带来的用户区隔,它很快就可以被更多用户检测,迎来更权威的认证。这时套壳论的污蔑就会不攻自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套壳说都会自己烟消云散。

当然了,仇强心态各个领域都有,没什么新奇的。但在科技领域,这种心态往往建立在一个认知盲区上,那就是对开源逻辑与开源价值的不了解。

确实,开源这个东西是有迷惑性的。把自己做的东西免费给别人用,这事情天然就反直觉。软件开源也确实不是天生如此,而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欧美软件业就发现如果每个公司都重新做一套软件,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完蛋,因为随着软件越来越多,系统架构愈发复杂,重新做一套软件的成本将不断加大,为了应对这场全人类的软件危机,才形成了基础软件开源,即后来者在此前开源软件基础上再创新,再开源的运行方案。这个方案避免了无数次的重新造轮子,也让每个人、每个企业都用得起软件。

其实这个逻辑也好理解,如果让每个家庭都自己去发明一次电灯,那全世界估计到现在都是漆黑一团。但当中国软件也在开源基础上再创新、再开源,进行这个放之世界皆准的动作时,却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你这是套壳啊!

愣要这么说也没错,但是人类都在套壳,套壳几十年了,也正是俄罗斯套娃一样的不断套壳,从Unix套出Linux,从Linux套出安卓,才让第三次工业革命走向成功。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基础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不兼容此前广泛应用的开源项目,那才真是糟蹋人。这就像水泥标号也是国外发明的,如果咱们突然宣布不兼容它,要自己搞一套,那水泥厂、土木工程师、施工单位全懵了,之前建好的大楼验收怎么办?工地上已经买的材料怎么办?水泥厂里的设备怎么办?

而一旦到鸿蒙兼容安卓这种问题,很多人却反应不过来,或者说不愿意反应过来了。

毕竟一边是要理解开源的概念,理解软件行业的运行逻辑,多少有一点点门槛,当发现某某用了开源代码,就像获得了尚方宝剑一样去揭穿它。这个事特别容易,完全零门槛,还能获得不懂装懂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刑子急

这里我们可能要给单口相声里插入一个角色,丰满一下整个剧本,我们就姑且给新人物起名叫刑子急。

邢老师并不是仇强,或者热爱不懂装懂,他只是比较急。他巴不得中国科技马上问鼎全球,巴不得2nm芯片明天就在中国研制成功,一旦发现没那么快,心态上就会有所落差,自然也就会将原因归结到企业。那么正好出现的套壳说,就成为了他们解释企业做不好科技的一个理由。

这种心态非常普遍,也非常值得理解和尊重。记得有一次在高铁上,我们聊到刚去参加了华为的一个活动,旁边大哥马上过来打听,华为的技术到底怎么样了。那种关心之深切,情绪之真诚,其实是让人动容的。

尤其是报有这种心态的朋友,会经常刷到各种科技新闻、短视频,经常能看到我国某某院校、某某科研院所取得了何种突破,达到了世界领先,于是自然就会产生“国家都这么多突破了,你企业还这么落后”这种结论。

这就是过分着急,混淆了产、学、研、政不同角色在科技创新当中的分工。一项学术科研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在企业侧完成原型化、技术验证、工程化、产品化,再走向市场,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硬件可以到十几年,最快的软件创新也要一两年可以完成转化。

一个良性的科研创新环境,需要紧密配合、各司其职。科研机构负责理论和科学突破,大企业负责技术化、产品化,小企业负责具体的服务和应用,相互之间是不能进行类比的。用企业的基础科学能力去类比科研机构,就像用科研机构赚多少钱来排名一样,并不可取。

再打个比方,我们经常会看到科学新闻,说人类距离长生不老又近了一步,但去医院里买药,绝对买不到长生不老药,也不是一种药不能包治百病长生不老,它就没有用了。

中国科技走向自立自强,需要步步为营,水滴石穿。那种弯道超车,一步登天的故事,都是营销号和大忽悠拿出来骗人的,少看为妙,不看更好。

总体来看,套壳说时常泛滥,归根结底是一种心态与知识上的错位。由于科技行业的科普力度不足,很多底层技术、基础产业没人讨论,没人分享,导致很多常识性知识外界根本无法捕捉。

一些假行家利用这个信息差,迎合了“反对资本,反对大公司”的仇强心理,以及担忧中国科技,想要实现弯道超车的急迫心态,最终才让“万物皆套壳”一而再地兴风作浪。

想要摒除这种问题,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持之以恒地科普,周而复始地解释。但是正面消息的传播力度永远不如负面,一个产业故事怎么讲,也不如神话故事好听,这也是做科技内容颇为让人无奈的地方。

希望这个领域能多一点了解,少一点武断;多一点客观,少一点极端。希望有一天,我们所有人都能达成这样的共识:另辟蹊径用口香糖代替水泥盖大楼,那不是创新,而是扯淡。

诸君,若为中国好,请上更高楼。

原文标题 : 为什么中国一有创新,就被说套壳?

标签

郴州安仁文旅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1000万元

3月16日,安仁县举行文旅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县委书记王洪灿在开工仪式上宣布:湘南起义旧址群——朱毛井...

2022-03-20 15:40:46

2022年郴州计划重点推进文旅项目101个 总投资354亿元

3月16日,我市举行全市文旅项目和城市大提质大融城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市委书记吴巨培宣布项目开工。郴州...

2022-03-20 15:39:41

宿州泗县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城市品牌

近年来,泗县以争创安徽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擦亮水韵泗州 运河名城城市...

2022-03-20 15:38:59

汽车零部件产业“领头羊” 锦州力争一季度“开门红”

3月16日,记者从锦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领头羊——锦州万得集团获悉,今年前两个月,企业订单充足,正铆足...

2022-03-20 15:37:41

油价或有望冲击“九元”大关 宁波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

新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于3月17日24时开启,油价或有望冲击九元大关。前一天晚上11点,鄞州区不少加油...

2022-03-20 15:34:38

从水塘到“云”端 全国最大高邮鸭养殖基地实现智慧养殖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以新兴技术推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1个人能...

2022-03-20 15:33:17

淡季不忘引流 京郊民宿市场有望迎来回暖

旅游淡季中的京郊民宿有望成为市场中最先复苏的板块。3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正值旅游淡季...

2022-03-20 15:32:01

镇江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闯出“镇江之路”

从烹饪江鲜河豚的个体小饭店到规模化的江岛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从白兔草莓丁庄葡萄的单个农户种植到茅山...

2022-03-20 15:31:11

总投资30亿元 盐城东台8个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

总投资30亿元的精密电子元器件项目、同益电子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金利美精密组件项目、天永智能设备项...

2022-03-20 15:30:13

去年南京规上信息软件业企业实现营收7577.28亿元 同比增长10.3%

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规模以上信息软件业企业共1662家,较上年同期增加321家,实现营...

2022-03-20 15:28:57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