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被誉为“地球之肾”、海岸卫士、天然物种库,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强大的储碳能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资料图】
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发布全国首个《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下称《方法学》)。
该方法学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何指导和示范意义?深圳卫视《晚间报道》特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健深度解读。
(点击观看视频)
深圳正式发布全国首个
《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丰富的生物“朋友圈”离不开红树林的庇护。据了解,目前深圳全市(不包含深汕合作区)红树林总面积296.18公顷,现有红树林分布的自然保护地共8处,包括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6个。
5月25日,深圳正式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明确了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的碳计量方法以及监测程序,为红树林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碳汇提供了规范严谨的评估指南。
这是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的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空白。
《方法学》如何通过规范量化指标体系,将红树林碳汇纳入碳市场交易?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
《方法学》包括计量、核证、检测程序,积累了十几年的数据,还有10多家单位的参与。
❖
《方法学》本身需要分清楚碳源和碳汇,而且红树林本身既有吸收也有排放,是一个细化的过程。
❖
《方法学》规范量化的指标体系,为今后的测算提供了指南。
❖
《方法学》的出台,对将红树林碳汇纳入到碳交易市场里,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作用,可在全国推广示范。
碳汇计算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提高湿地保护的国际话语权
为何要编制该《方法学》?
胡振宇介绍,碳源是释放碳的系统,碳汇是吸收固化储存碳的地方。聚焦红树林本身,它体现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跟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和体系,而红树林有保护岸堤和吸收固化存储二氧化碳的作用,达致二合一的作用。
《方法学》的推出,包括“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设,不仅是技术支撑的表现,还是体制和机制上的表现,同时也提高了深圳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深港之间关于红树林的相关合作也会更密切。
作为全国首个《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它的出台对于其他地区红树林保护有何指导和示范作用?胡振宇认为有三点。
量化之后相当于给资本市场发出了信号,通过量的核算来让绿色金融、蓝色金融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核算和碳指标的公布。
能够把原来社会组织做的工作,通过量化与金融报酬相结合,激发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的参与性。
把碳市场建立起来后,对其他有红树林的城市起到示范作用。
深圳持续探索
超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深圳采取了多样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由过去的湿地单一要素保护、局部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深圳已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25.72公顷,按计划到2025年将完成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51公顷以上。
《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提出,深圳将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2035年前,深圳将力争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建成国际湿地城市。
对于深圳采用碳汇的方法来推动红树林的保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健认为,无论是对于环境还是生态都有很大的公益性。
她表示,碳汇的计算把对生态的贡献用可计量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让各种行动在统一的计量平台上来做评价,有助于推广生态保护和生态友好城市建设。
深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因土地资源有限且人口密集,同时又包含了大部分山水林田湖草沙海的自然要素。如果能够走出大都市的姿态,来做出促进生态友好城市建设的有效尝试,其中的积极意义对全球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结束语:
目前,全球红树林面积仍以每年0.7%的速率减少,情况不容乐观。高质量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正是向全世界展示守护地球生态的中国担当。
《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将无形的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价值,将成为红树林保护的有力抓手;同时,为建立自然资源碳汇市场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深圳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主笔 / 李健
主编 / 周占武 吕毓斌
记者 / 李健 殷梦 王延林 焦皎
编辑 / 王海苹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